2024年大事记
2024年,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庆祝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安徽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会议精神,聚焦“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背景下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和“加快皖北全面振兴”背景下的安徽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安徽大运河文化和徽州文化融合发展,进一步凸显优势,凝聚特色,打造品牌,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为推动我省法治运河、人民运河、人文运河、生态运河、和谐运河、数字运河、世界运河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获批设立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
6月14日,省教育厅下发《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同意设立“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的批复》(皖教秘科【2024】81号),在我校和宿州学院设立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并要求把它打造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大运河文化研究平台和高端智库,副校长余敏辉教授为我校中心主任。
二、召开全国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
1.6月22日,淮北师范大学、宿州学院、淮北市人民政府主办,淮北师范大学和宿州学院中心、淮北市文旅体局承办“庆祝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安徽大运河文化十三讲》研讨会”,在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图书馆顺利召开。
2.10月25—27日,由宿州学院、淮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心积极参与的“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安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宿州市成功举行。
三、举办学术报告、讲座并参加对外学术交流
1.举办多场学术报告、讲座。余敏辉、张秉政教授等分别应邀在宿州市税务局、淮北市档案馆、淮北市博物馆、滨湖校区图书馆等做题为“一条河和一座城的荣光——以运河名城宿州(淮北)为中心的考察”“说运河文化 话柳孜盛衰——兼论淮北文化‘十全十美’”“只因运河文化盛”“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等。
2.多人次参加学术会议。先后参加徽学学会2024'学术年会暨“徽学研究提升工程的新路径”(芜湖)、徽学研讨会(安庆)、“中国历史环境与健康实验室建设研讨会”、 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等。
(以上详见附表1)
四、提交议案建议和咨政报告
(1)余敏辉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提交《关于让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活起来”的议案》《关于提升“一杯茶”调解法 推进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建议》《关于支持淮北市创建“中国古琴之乡”的建议》。
(2)余敏辉、赵彦志、任唤麟、宋徽《推动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的建议》(省委宣传部《安徽智库建言》2024年第43期)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钱三熊肯定性批示。
(3)余敏辉《关于推动淮北市、宿州市协同制定<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建议》(省委党校《咨政专报》2024年第113期),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韵声、王翠凤肯定性批示。
(4)刘伯山、余敏辉《关于编辑出版<安徽省世界文化遗产丛书>的建议》(省政府参事室《政府参事建议》2024年第33期),获副省长孙勇批示。
五、接受主流媒体专访
1.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余敏辉接受《安徽日报》专访,该报刊发《让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访省人大代表余敏辉》专题报道。
2.人民网、学习强国、《淮北日报》等报道我校主办“庆祝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安徽大运河文化十三讲》研讨会”。
3.《中国青年网》刊发张秉政文章《运河十年写春秋》;张秉政接受《中国税务报》“运河绘盛景 淮北漕税兴”专访,新华网转载;合肥在线专家对话“运河岸边 那一场人间烟火”,张秉正接受访谈;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大型运河文化传播网络主题宣传直播活动,张秉政受邀参加。
六、发表论文与出版专著
(一)论文20篇
研究中心校内研究人员发表报刊论文8篇,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2篇。(详见附表2)
(二)独撰或参著学术著作8部
赵金金出版《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质量实证研究》;张秉政《千年运河觅古桥》、余敏辉《大运河文化十三讲》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秉政出版《大运河影像年鉴》//《用影像构建古老运河与当下的对话》,张秉政参与《中国大运河文化大辞典安徽卷》在审编校对中;任唤麟《近代黄山旅游指南校注》已交付出版社;秦立凯《运河文明与体育文化发展》已完成初稿。
七、获批科研项目与横向项目
共获批科研项目与横向项目10项。科研项目8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项,市厅级项目3项。横向项目2项。(详见附表3)
八、存在问题和不足
目前,中心高水平专兼职研究人员不足;研究方向和特色还尚不彰显;具有标志性学术成果不够多;特色创新研究学术团队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任重道远。
九、今后工作打算
研究中心将群策群力,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有特色。
(一)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校内科研力量优化整合,提升研究能力与水平,打造相对稳定、富有特色的学术创新团队。
(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进高水平和标志性成果产出,建言立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打造安徽大运河文化带科研品牌。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科研项目、论文著作发表出版、获奖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多出高质量成果。
2024.12.31
附表1 主要学术交流活动一览表
学术会议/讲座/活动 | 地点 | 报告/论文题目 | 报告人/作者 | 时间 | 备注 |
纪念戴震诞辰三百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 | 黄山市 | 俞正燮历史人物考论成就述评 | 余敏辉 | 1月2-3日 | 会议论文 |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与税收历史研讨会 | 宿州市 | 一条河和一座城的荣光——以运河名城宿州(淮北)为中心的考察 | 余敏辉 | 4月25日 | 学术讲座 |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 淮北市 | 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以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例 | 余敏辉 | 6月14日 | 学术讲座 |
祝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安徽大运河文化十三讲》编撰研讨会 | 淮北市 | 余敏辉 | 6月22日 | 主持 | |
“运河税韵——大运河税收文化主题阅读活动”(安徽淮北站) | 淮北市 | 说运河文化 话柳孜盛衰——兼论淮北文化“十全十美” | 余敏辉 | 6月27日 | 学术报告 |
“安徽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2024年会 | 淮北市 | 试论柳孜运河遗址在大运河申遗中的作用、影响和地位 | 余敏辉 | 9月22日 | 会议论文 |
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安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研讨会 | 宿州市 | 试论柳孜运河遗址在大运河申遗中的作用、影响和地位 | 余敏辉 | 10月26日 | 会议论文 |
安徽省徽学学会2024学术年会暨“徽学研究提升工程的新路径”学术研讨会 | 芜湖市 | 徽州传统村落应对水灾的举措述论——以黟县宏村、西递为中心 | 余敏辉 | 11月15日 | 会议论文 |
《安徽文库》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合肥市 | 余敏辉 | 11月22日 | ||
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 | 合肥市 | 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得更生动精彩——兼谈大运河安徽段与淮河文化、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余敏辉 | 12月17日 | 学术报告 |
滨湖校区图书馆山萝书院 | 淮北市 | 只因运河文化盛 | 张秉政 | 6月26日 | 学术讲座 |
淮北市博物馆“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主题宣传 | 淮北市 | 千年运河百座桥 | 张秉政 | 6月24日 | 专家访谈直播活动 |
多学科建构与多领域探索:徽学研究的融通与跨越 | 安庆市 | 社会转型视域下明中后期徽州宗族的文化生活及其活动空间 | 卢东 | 12月13-15日 | 学术报告 |
多学科建构与多领域探索:徽学研究的融通与跨越 | 安庆市 | 陶行知的研学旅行教育理念与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 苗雨鑫 任唤麟 | 12月13-15日 | 会议论文 |
多学科建构与多领域探索:徽学研究的融通与跨越 | 安庆市 | 宋元以来新安江流域水利发展述论 | 唐欣月 | 12月13-15日 | 会议论文 |
安徽省徽学学会2024学术年会暨“徽学研究提升工程的新路径”学术研讨会 | 芜湖市 | 毁林与开矿:明清徽州环境危机的另一个视角 | 熊帝兵 | 11月15-17日 | 学术报告 |
第四届全国家风文化论坛 | 淮北市 | 清代徽州族规家法对风水停柩观念的消解 | 熊帝兵 | 6月23日 | 会议论文 |
中国历史环境与健康实验室建设研讨会 | 武汉市 | 任唤麟 | 10月12日 |
附表2 论文发表统计
题名 | 刊物 | 作者 | 发表时间 |
让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活起来” | 《安徽日报·理论版》 | 余敏辉 赵彦志 | 12月 |
关于编辑出版<安徽省世界文化遗产丛书>的建议 | 《政府参事建议》 | 刘伯山 余敏辉 | 12月 |
关于推动淮北市、宿州市协同制定《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建议 | 《咨政专报》 | 余敏辉 | 11月 |
别开生面的用心用情之作——《宏村夏荷》读后 | 《黄山日报》 | 余敏辉 | 11月 |
推动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的建议 | 《安徽智库建言》 | 余敏辉 | 11月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余敏辉 | 8月 |
擦亮“运河”名片 续写千年华章——写在柳孜运河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周年之际(一) | 《淮北日报·理论版》 | 余敏辉 | 6月 |
论“后申遗”时代安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写在柳孜运河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之际(二) | 《淮北日报·理论版》 | 余敏辉 | 6月 |
镜里画外八字桥 | 《格调》 | 张秉政 | 第4期 |
良臣·良贾·良民:明清徽州地区的职业观及其现代启示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熊帝兵 | 第2期 |
明中叶的社会转型与地域空间结构重塑:以徽州屯溪地区为例 | 《中国农史》 | 王开队 卢东 | 第2期 |
徽州合同文书词汇的特点及价值——以清代合同文书为例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赵永明 | 第2期 |
徽州契约文书词语考辨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赵永明 | 第1期 |
1926—1927年的徽州兵灾与自救活动 | 《巢湖学院学报》 | 许俊文 | 第1期 |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历史遗珍及开发利用 | 《宿州学院学报》 | 张晓宁 | 第7期 |
非遗旅游涉入与价值共创行为关系研究——以大运河安徽段为例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刘博 赵金金 | 第5期 |
游客感知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以大运河安徽段为例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赵金金 尹逸凡 陈怡宏 | 第5期 |
习近平关于旅游发展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与方法遵循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任唤麟 | 第5期 |
古代黄山旅游指南概说 | 《旅游论坛》 | 任唤麟 丁晓娜 罗静 梁星然 | 第5期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路研究——产品、服务与产业视角 | 《淮阴工学院学报》 | 任唤麟 秦素贞 解华顶 | 第3期 |
表3 获批的主要研究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主持人 | 立项时间 | 备注 |
安徽大运河文化十三讲 | 省社科联项目 | 余敏辉 | 12月 | 已公示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省社科规划项目 | 余敏辉 | 12月 | 12月已经结项 |
安徽大运河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 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项目 | 余敏辉 | 6月 | |
淮北市文物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案 | 淮北市文化旅游局横向项目 | 余敏辉 | 6月 | 合同经费10万元 |
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展示设计施工总承包 | 合肥国源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横向项目 | 余敏辉 | 8月 | 合同经费10万元 |
元代徽州理学师承谱系研究 | 省社科规划项目 | 王耀祖 | 8月 | |
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 教育部人文交流专项研究课题 | 赵金金 | 12月 | |
徽州茶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黄山市社科联项目 | 董杰 | 5月 | |
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融入地方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 省高校科研重点项目 | 黄金乐 | 9月 |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研究——以大运河安徽段为例 | 省高校科研重点项目 | 魏雷 | 9月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