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事记
2023年度,在学校的重视与指导下,在校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心致力于大运河历史与文化、徽文化的研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社会服务,积极开展考察调研,主要工作如下:
一、2023年度主要工作成绩与成效
(一)发表论文
2023年度,共发表论文6篇。
1.《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日报》,2023.4.18(6);
2.《保护、传承和发展好文化遗产》,《安徽日报》,2023.2.14(理论版);
3.《近代黄山旅游指南及其承传与演变》,《黄山学院学报》,2023.2(1);
4.《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水牛墓汉代画像石祠堂及墓垣调查报告》,《东南文化》,2023(4);
5.《安徽公立女学堂创办若干问题考辨》,《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
6.《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以大运河为例》,《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3(6);
(二)学术著作
2023年度,出版学术著作3部。
1.余敏辉、马晓林、姚中华:《古黟风情:基于文化学者的视角》,安徽人民出版社,2023;
2.[元]郑玉:《郑师山先生文集》,王耀祖点校,上海三联书店,2023;
3.王耀祖:《孙复、石介的教育学术活动与宋代儒学复兴》,学苑出版社,2023。
(三)课题研究
2023年度中心共获得资助项目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社科重大项目1项,省高校社科重大项目1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立项时间 |
1 | 大运河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 省社科规划办委托 | 2023 |
2 | 明清徽州农书调查整理与研究 | 省社科规划重大 | 2023 |
3 | 官方案牍与民间文书中的明清徽州社会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2023 |
4 | 明清徽州女性阅读史料整理与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2023 |
5 | 安徽区域历史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 省高校年度科研计划 | 2023 |
6 | 元代徽州教育师承谱系研究 | 省高校社科重大项目 | 2023 |
7 | 徽州合同文书词汇研究 | 省社科创新项目 | 2023 |
8 | 黄山旅游文化后续研究 | 淮北师范大学项目 | 2023 |
(四)参加的主要学术会议
2023年度,中心研究人员在聊城、合肥、扬州、池州、徐州、祁门等地,分别参加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成立十周年暨“过去、现在与未来:大运河文化研讨会”、“挖掘、运用、发扬好我省人文资源优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研究工作启动会、“三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论坛、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安徽省社科界第十八届(2023)学术年会、第五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汉文化名城建设研讨会、徽学学会2023'学术年会暨“徽学与新的文化使命”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提交《由经典画作看中西运河舟船运动文化的品格与发展趋势》、《“无徽不成镇”与长三角兴起——兼论大运河对“无徽不成镇”的作用和影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路研究》、《民初至清中前期新安江流域人地关系的演变趋向——以方志中人口和田土数据为中心的考察》等11篇会议论文。中心研究人员不仅积极参会、提交会议论文,还参与发言讨论、作专题报告,加强了大运河历史文化与徽文化的学术交流。
(五)参与的社会服务活动
着力服务社会,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余敏辉教授向省人大提交关于加强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出台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制度等建议4项。任唤麟教授等5月1-2日前往台儿庄-虞城-枣庄调研大运河山东段保护传承利用情况,5月19-21日前往聊城调研大运河山东段保护传承利用情况,写出了具有建设性建议的调研报告。余敏辉《加强安徽文化研究 助力文化强省建设》入选安徽省政协召开的“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月度专题协商会书面发言。余敏辉、任唤麟参加淮北市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博物馆展陈初步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提出了相关建议。
(六)获奖情况
卢东博士在徽学学会2023'学术年会“青年论坛”论文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生刘坤、许俊文在“青年论坛”论文评奖中均获得三等奖。任唤麟论文《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路研究》在省社科联论文评奖中获得三等奖。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诗”意流淌向“远方”——大运河(安徽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调查研究报告》获三等奖。
二、2023年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研究中心还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部分研究人员的研究热情不高,积极性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提升研究水平,打造特色研究团队;需要进一步开展交流与合作,加强社会服务;应多出成果,提升学术影响力。
三、今后工作的重点
1.加强团队建设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校内科研力量优化整合,提升研究能力与研究水平;打造相对稳定、富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2.打造区域品牌
在研究项目、论文论著、获奖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多出高质量成果;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研究品牌。
3.促进成果转化
推进高水平和标志性成果产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安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3.12.13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