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详细内容

新闻公告

大运河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涵

来源:http://dyhyjy.yzu.edu.cn/info/1019/1979.htm 发布时间:2022-06-21 08:54:46 浏览次数: 【字体:

意志付诸行动,才是作为。“运河思政”通过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实实在在的改善,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实践的伟力,内化行动力,提升获得感。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育部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将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升级版”,加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总要求。扬州作为运河原点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运河文化资源优势,探索“运河思政”育人模式,对于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助推“好地方”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运河思政”要精制充满“运”味的科学配方。思政课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配方”是否合理恰当。“运河思政”要通过精制充满“运”味的科学配方,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一是为教学内容增“运”涵。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大运河的发展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映照并影响着现实。“运河思政”通过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使思政课彰显独具“运”涵的文化特色。二是为教学方法加“运”用。因材施教是教学方法的核心本质,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河思政”利用运河文化资源的教育性,扩展课堂维度,依据教材和学生需求进行创新性重构,把思政理论与运河文化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三是为教学形式添“运”动。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呈现,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运河思政”充分发挥学校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优势,以组织实地考察运河文化、邀请运河文化研究专家进课堂等动态教学形式,使学生沉浸式感受运河风物的震撼与冲击,有利于学生体悟知行合一,增强教学效果。

“运河思政”要铸造凸显“运”型的精湛工艺。人的思想品德主要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运河思政”通过增“运”知、培“运”情、树“运”意和践“运”行四个主要流程,铸造凸显“运”型的精湛工艺。一是通过增“运”知,拓展知识广度。专精与广博是一对辩证关系。“运河思政”实现从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综合涵养学生,提升学生知识的广博性、贯通性与价值性,完善知识结构。二是通过培“运”情,增强情感厚度。思政课不能干巴巴,要有生命力。“运河思政”挖掘运河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奋斗品格和包容气度,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提升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三是通过树“运”意,锤炼意志韧度。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并在传承创新中重获新生。“运河思政”通过展示党和国家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的一体谋划、统筹规划,坚定学生“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意志品质。四是通过践“运”行,提升行动力度。意志付诸行动,才是作为。“运河思政”通过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实实在在的改善,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实践的伟力,内化行动力,提升获得感。

“运河思政”要设计展现“运”美的时尚包装。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运河思政”通过传递运河之人文美、生态美和发展美,激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认知和感悟。一是运河之人文美。大运河是江苏的美丽中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运河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在不断被唤醒,参与运河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二是运河之生态美。古代的大运河因“运”而生,当代大运河则被赋予更多时代意蕴。如今的大运河已经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三是运河之发展美。随着海运、空运、陆运、铁运等运输形式的快速发展,如何重获发展空间,是运河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这是一项包含文化、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系统谋划,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大运河文化带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大工程,使运河世世代代造福人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