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详细内容

新闻公告

习近平: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文旅融合发展统一起来

来源: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21-05-16 11:56:27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在考察扬州三湾运河文化公园时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大运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富集区和中华文明历史记忆的重要承载地,目前沿线有水工遗存等物质文化遗产10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0余项,沿线8省市的文化产业年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超过50%,旅游业已经成为沿线城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为大运河沿线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近两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之后,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促进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那么,如何促进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传承文化同时,又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

 

结合在运河现状开发,在大运河保护和文化旅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抓好如下四大重点:

 

01

理念创新

“文化遗产”理念转化为可利用的文化传承灵魂,重点是抓好“文化双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国人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在它身上承载了沿线地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活态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传承与发展是文化的永恒主题,“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原则。让古老的运河文化注入新的血液,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当代延续和发展,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02

文化引领

 

大运河文化是千百年来因水运而产生、发展、流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多层次、全方位、不间断地深化对大运河文化内涵的认知,是推进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大运河主导功能的变迁和新时代价值的引向,着重挖掘大运河所蕴含的中华民族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执着信念,尊重规律、创新克难的创造精神,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文化态度,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思想智慧,并积极推进现代阐释、创新转化和创意传播,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相融合,涵育出时代意涵与价值,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基因与精神内核,将大运河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示范区。

 

03

项目亮点

 

讲好运河故事,塑造千年运河品牌。

一是创新推动“文化+”“的深度融合,重点挖掘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沿区旅行、博物馆旅游等,鼓励开发文博创意产品,打造非遗主题精品线路,在沿线建设集传承、体验、旅游能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传承体验设施,推进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相结合,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编辑出版《大运河辞典》《大运河文化读本》《大运河文化地图》,举办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等。

 

二是加快推进”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创新思维,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新业态、新产品,推动大运河沿线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旅游演艺、特色民宿等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数字文旅新型业态,丰富体现大运河文化的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同步提升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业态要素水平和服务品质,打造运河城市、运河产品、运河节庆等品牌体系,打造运河新亮点。

04

服务提升

 

服务提升是促进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有力保障。积极推进大运河沿线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营造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重点建设大运河主题系列博物馆文化设施,数字化文旅融合示范区、游客服务中心、运河主题码头等项目。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等资料编辑整理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